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賽心姬專欄】作客的基本禮儀.孩子也要懂,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

【賽心姬專欄】作客的基本禮儀.孩子也要懂,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

禮多人不怪!凡事多點禮貌,總能少些不必要的紛爭。關於禮儀,不僅大人平時在待人接物上應多多注意,家長帶小朋友去親友家拜訪、作客,更有許多細節得從頭教起。

文章目錄

行為舉止│禮貌│禮節│尊重

不管是到親戚或朋友家拜訪、作客,總有許多事項需要注意,比方說,拜訪他人時,宜事先了解對方相對方便的時間與平日的生活作息。倘若真的有事需留到較晚,也應留意音量(例如:不大聲尖叫)與動作(不奔跑或打球),避免影響親友或鄰居,若有孩子,則可讓他們從事靜態活動(如:桌遊或書籍等)以度過(漫長的)等待時間。

到訪後,欲取用他人家中之物品或玩具時,應詢問或徵求同意。用畢後,物歸原位或協助收拾,萬一弄壞物品,務必表示歉意,並溝通是否要賠償與方式。

拜訪他人應保持禮貌

有次,我和胖比(兒子)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組裝積木,快要完成時,自己便先帶著兒子去洗澡,之後再繼續玩。然而,在這期間,我們並不知道大姑與她的兩個孩子來家中玩耍。沒想到洗漱完,出來定睛一看,本來組裝的積木已經被拆得支離破碎,一下午的努力瞬間化為烏有,當時,三歲多的胖比幾乎立即崩潰大哭,當場生氣地表達不滿,胖比跟那個小侄子說:「你下次要玩玩具,要先問我!」

小侄子看著大姑,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無所謂的樣子,仗著奶奶(婆婆)會護著他,便回說:「他又不在,要怎麼問?」我心裡OS:「不是不在,只是在洗澡。難道你爸媽沒教導要等、要主動開口詢問嗎?」

行為舉止│禮貌│禮節│尊重

大人更是小朋友的榜樣

與其他朋友聊天時,每當談到這個主題,也有許多類似的困擾。舉例來說,親友來訪時,任由他們的小孩拿取或破壞物品,有時甚至還是主人家的珍貴物品,弄壞了也不懂得道歉;亂畫家中的圖書本或練習本,而且還當做沒事一樣;玩具也不幫忙收拾,便離開了,這真的會被列為黑名單!

拜訪他人家時,別人的物品始終不是自己的,若想玩或使用,一定要事先徵求同意。通常,只要有徵詢,很多玩具與物品都是可獲得允許使用的。若是珍貴之物,在主人家婉轉表示拒絕之意,一般人也會避免碰觸,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爭執。如果真的不小心弄壞物品,客人應誠懇地表達歉意,以及主動溝通是否需要賠償或修理。大人表達抱歉或原諒,是負責任的表現,也能做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孩子認為珍貴的物品,就是無可取代的!這時,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視之而不當回事,反而更應該對東西被弄壞的孩子用心表達歉意。

即使是親戚也該遵守禮儀

某天,大姑一家來訪(即使是爺爺奶奶的家,也仍不是自己家),快升小二的外甥明知道浴室有人在用廁所、正在洗澡的情況下,竟然還能直接開門並使用,而且如廁後也不沖馬桶,直接留下大便。難道這是適當的舉止與禮貌嗎?我與他還不熟,大概只有在家庭聚餐時見過幾次,況且當時還要照顧胖比,好好吃上幾口飯就謝天謝地了,完全沒時間社交,根本聊不上幾句,他們幾個大孩子也忙著纏著奶奶要玩具,雙方幾乎沒有交流。

再者,我們也非同住家人或照顧者的關係,換言之,我與那個孩子的關係並不親近,也因此在他闖入浴廁時,真的有隱私權被冒犯的不適感!(請尊重個人感受)。到他人家拜訪請尊重隱私,例如:不隨便開房門、如廁請鎖門,假設有人在使用,也請在外耐心等候。

聽過我講述這經歷的媽媽,也都表示不可思議,覺得難以接受,畢竟真的不熟,更不是家人!

行為舉止│禮貌│禮節│尊重

爸媽須注意孩子的行為舉止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有帶著孩子一起上廁所或洗澡的經驗,但這僅限於家人或主要照顧者。隨著小朋友逐漸長大、學習到生活的自理能力後,這些「開放」的權宜之計也會滾動式調整,漸漸修正為符合社會規範、社會期待或規矩,例如:胖比能獨立洗澡後,他必須保護自己的隱私,而我也得尊重孩子。

有次,婆婆的長女帶她的兩個兒子來,我去應門,他們一脫好鞋子,小侄子立刻衝去打開婆婆房門進去。很快地,便看到婆婆臉上帶著驚慌的表情,牽著小侄子出來,並說了一句類似「你怎麼可以直接進去」或「你不能進去」的話語。

去他人家登門拜訪時,應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與隱私權。家長在社交的同時,也得稍微留意孩子的行為舉措,當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應予以提醒或制止,以免造成困擾。

 

Psyche賽心姬

Psyche賽心姬

Psyche,譯為賽姬。台大臨床心理研究所畢。分享融入心理學的育兒經驗,故命為「賽心姬」。全職媽媽。記錄第一胎胖靈精的育兒經驗,也會分享親子生活、旅遊與美食!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小S被批評家中餐桌禮儀。你看到哪些餐桌行為會搖頭?身為家長有責任教導孩子注意什麼?
孩子是「社交弱勢」嗎?清大研究:社交階級從小定高下,不放棄是關鍵

看更多Psyche賽心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