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醫生專欄區>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準備離婚.該怎麼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大人守護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準備離婚.該怎麼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大人守護

上個月的專欄,和大家分享準備離婚時的自我調適方法,這次,要來談的是,當夫妻準備離婚時,該怎麼告知孩子,並減少他們的內心衝突?

文章目錄

離婚|雙親離異|單親家庭|夫妻爭吵

曾經,有位朋友和我說起,她在小時候遭逢爸媽離婚的感受:「知道大人不開心,可是我只能乖乖的,不要讓自己被罵,不然很怕爸爸媽媽離婚是因為自身的關係。長大了之後,才了解離婚其實和小孩無關,但當時的不知所措仍存留於心中」。

這句話道盡了小朋友的真實感想,在離婚風暴中,有時即使很想要保護小孩,卻也力不從心、忽略孩子的情緒訊號。今天,想要來和大家談,即使未必能好聚好散,但能夠在照顧自我的狀況下,該如何注意孩子的需求,幫助小孩能夠承接家庭的變化。

大人要好好照顧孩子的心情

當父母準備離婚時,小朋友可能會有哪些感受?事實上,所有情緒上的起伏都會因年齡、個性、家庭環境而異,一些常見的感受包括:

1.困惑且不安

小孩可能會不解父母為什麼要分開、未來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包含離家、轉學,甚至是兄弟姊妹分開,這些都是讓小孩感到不安的來源。

2悲傷和失落

小朋友或因失去家庭的完整性,而悲傷、失落,若加上父母之間彼此的語言攻擊,更會因此影響他們對於爸爸媽媽的想法,家長的形象破滅,頓時出現不知道可相信誰、認同誰的困境。

3.憤怒和挫折

有些人覺得自身為什麼要被這樣對待,而感到憤怒,或是站在某一方父母的陣線上,對於爸爸媽媽不會因為孩子而改變決定,感到非常挫折。

由於小孩的年齡、氣質、家庭中的溝通氛圍與整體狀況,都會影響到孩童的感受及表達,不說出來並不意味著沒有感觸,正是因為許多孩子沒有講出口,進而被冠上「乖巧懂事」的標籤,也就更讓他們認為自己應該要安靜、保持沉默。

離婚|雙親離異|單親家庭|夫妻爭吵

家長注意小孩情緒的4法則

如果您目前也即將面對和另一半分開,想要關照孩子的感受,分享以下幾點是大人可以留意的地方:

1.告知孩子即使父母分開,但仍然一樣愛他

有些家長會避談離婚細節,但小朋友仍然會猜測,其實父母能坦誠且簡單的解釋,並根據他們的年紀、語言理解能力,用簡要的方式說明,避免過多的批判。

例如:爸爸媽媽決定不在一起生活了,因為這樣大家都能過得更好,我們只是不是夫妻了,但都還是你的父母。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即使不在一起,但都一樣愛你,這一點不會改變。

2.尊重小孩對於變動的感受與想法

告訴小朋友離婚不是他的錯,並聆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請不要批判小朋友的感覺,例如:「你怎麼可以這樣想?」應尊重他們的思考,孩子並無法從大人的眼光去理解成人的世界,讓小孩了解他所有的感受,都會被家長聆聽、理解、接納,更可同時給予更多的安全感。

有些人可能不見得能夠好好表達,這時,能運用繪本,幫助孩子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標認心情,透過共讀書本,來建立心情被聆聽的機會。

3.不將孩子拉為戰友

離婚的過程難免會有撕裂的狀況,當和原先親密的伴侶形成對立後,雙方會有憤怒、孤單的感覺。這時,會下意識地把孩子拉在身邊做為陪伴,可能是訴苦,或是批判另一半,這些行為都會讓小朋友形成內在的衝突,覺得自己需要安慰大人、靠邊站,無法讓孩子真正認識本身的心緒。

許多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小朋友,很早就開始當小大人,隱忍自身感受,體貼父母的同時,但卻因此埋下了許多困惑、不安,以及悲傷,讓孩子保有他們原本的樣貌及心境,無比重要。

4.保持對話的習慣,理解孩子情緒與想法

如同前面所說,小朋友不見得可很通暢的說出自我的想法,但爸爸媽媽也不用勉強孩子在風波之下表達,重要的是建立聊天的習慣,讓他們覺得能在父母身邊暢所欲言,如此,就有機會從中探尋孩子現在的狀態,予以陪伴和關心。

祝福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找到方法,好好度過各種變化。

 

曾心怡心理師

曾心怡心理師

從台大醫院到社區,從女人走到母親。看過上千個用人心寫的不易與韌性。期待透過心理學學讓人們活得精彩,讓女性能夠在各種角色中美麗且無懼。

臉書/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該怎麼調適準備離婚的心情?從3階段好好慰問自己
疫後離婚成風潮?心和心理諮商所所長洪逸婷:「比起無謂的爭辯,更應該適時按下『暫停鍵』。」

看更多心理師-曾心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