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公盟專欄】翻轉桃園市青埔在地公園,區域衛星公園計劃
根據特公盟的觀察,地方遊戲場翻轉成功的共通要素,除了需要有地方首長的支持、議員協助爭取預算、願意接納民意的公部門之外,最直接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熱心的在地家長願意站出來爭取。
竹北與桃園青埔,是在少子化的台灣中,難得擁有幼齡人口逆勢成長的地方。然而,青埔的公園雖然多,卻一直沒有特色遊戲場。有位媽媽整理了60頁的企劃書,詳細分析青埔十多個公園遊戲場的現況。並在Line群組、臉書社團中展開連署,結合有相同想法的家長,一起向在地議員陳情。
多樣性遊具提高遊戲挑戰性
以青埔的兒一、兒二公園舉例,改造前,兩者皆有一模一樣的溜滑梯、8座相同的搖搖馬,卻無法增加小朋友遊戲的多元性,但改造後則增加了以下設施:
1.鞦韆組合:有親子雙向鞦韆、尿布鞦韆以及鳥巢鞦韆。
2.彈跳床:長度足夠的彈跳床,可供大人小孩同樂。
3.複合溜滑梯:設計多元的溜滑梯還具備多種挑戰路徑,並結合Monkey Bar與蜘蛛攀爬網,滿足不同年齡層小孩的需求。
4.多人翹翹版:有別於傳統翹翹板,此種遊具需要兩人以上協力合作,藉此讓小朋友練習社交與協調能力。
豐富公園.讓孩子快樂遊戲
青埔的公園多是面積較小的鄰里公園,像是兒二、兒一公園距離不到300公尺,因此,便一起規劃為不同年齡層的遊戲場。兒一公園設定給幼齡至學齡兒童使用;兒二則可讓大孩子盡情玩耍,不會因為肢體能力落差太大而互相衝突。至於兒二公園,目前改造後的遊具則有:
1.巨型陀螺:少見的大型旋轉設施,一定要來試試看!
2.三米高的盪鞦韆:針對大孩子體型所設計的高盪鞦韆。
3.三人旋轉台:需要跟玩伴之間互相協調的旋轉玩法。
4.體能訓練組:激發孩子對於攀爬與遊戲的想像力。
目前,青埔還有10個衛星公園遊戲場計劃,未來將打造出一個旗艦型共融遊戲場,以及多個分齡適能的小型公園。讓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在住家附近找到喜歡的遊戲空間,降低同質性而成為真正的特色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