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幼兒園相關>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致力推動早療已30年的伊甸基金會,隨著服務的據點逐步擴及全台,加深了社會大眾對於早療的概念,使不少「慢飛天使」得以把握黃金療育期,幫助他們跟上成長原本的發展進度。同時,期望在「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的理念下,打造出一個共融、友善,適合所有人生活的社會環境,讓彼此互為對方的榮耀。

文章目錄

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早療│發展遲緩│大隻雞慢啼│結合資源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早療」只是一個名詞,但對於伊甸基金會而言,「早療」是不斷在運行的歷程,從過去走到現在,而且還要繼續走向未來。

從治療到預防.早療觀念大躍進

在推動早療的路上,努力30年的伊甸,一路見證了台灣對於「發展遲緩」的認知──從早期未有預防觀念,到透過篩檢找出需要幫助的「慢飛天使」,把握0~6歲的黃金療育期,陪著他們一步一步跟上原本應有的進度。

根據WHO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生機率,約為6~8%,伊甸基金會高雄區區長許廷安表示,透過服務驗證了這個數字,「在台灣,每15個孩子中,有1個是發展遲緩兒」。

許廷安指出,過往,大家總認為「大隻雞慢啼」、「以前的我也是這樣,後來還不是沒怎樣」,而讓有「發展遲緩」的孩子錯過了0~6歲的黃金療育期;同時,早期對於「發展遲緩」沒有預防觀念,一旦評估確認後,接受的是在醫院「復健」。

「伊甸自1994年開始推廣,對於有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孩子,接受早療的觀念,並在有提供服務的社區加強宣導」,依照服務據點所在的區域,提供日托、時段與到宅等不同的療育服務。

他表示,隨著1995年開辦全民健保,政府提供7歲以下的兒童可享7次健康檢查。父母除了依照時程帶寶寶接受健兒門診,還須事先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分齡發展評估表,再配合醫師現場的理學檢查與發展評估,「拜此舉之賜,有助儘早發現孩子的異常,因此,看得出孩子接受早療的年齡有提早趨勢」。

此外,幼兒園的老師愈來愈有敏感度,會從日常的觀察中,發現孩子的發展有落後之疑慮時,一是主動建議父母帶孩子接受評估,一是直接進入通報系統轉介中心。「醫院的衛生系統與幼兒園的教育系統相輔相成,讓早療更廣為社會大眾所重視」。


現在孩子能力發展進程快.兒童發展檢核表難以反映現實

有不少父母將孩子的日常生活拍成影片,上傳至社群平台,與大家分享孩子獨有的純真與可愛。不過,即使是奶聲奶氣的童言童語,也能讓人感受到蘊藏著滿滿的智慧;或者是對於學習的堅持,小小年紀已能展露出純熟的才藝表現。

許廷安表示,「大家所用的兒童發展檢核表已行之有年,然而,現在的孩子發展歷程的進展很快,檢核表已經難以真實呈現孩子的能力,對照檢核表的項目,如果孩子的能力發展有慢,就代表是真的慢了」。


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早療│發展遲緩│大隻雞慢啼│結合資源

以家庭為中心.共同協助孩子長出能力

許廷安解釋,「當孩子被通報後,即由社工透過個案管理,先了解個案的家庭概況,評估優先需要的服務為何?畢竟在家庭的經濟能力不佳時,填飽肚子都不容易的話,是沒有餘力關心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更遑論後續花時間陪伴孩子接受療育課程」。

這麼做,一改早期以孩子為中心的做法,而是以整個家庭為服務對象,他強調,「現在的早療強調家長參與的重要,所以,社工必須充分了解家庭功能與父母的能力,協助改善最迫切的問題後,父母才有心思與我們一起評估孩子需要努力的目標,設計出適切的療育課程,並一起陪伴孩子上課,學習老師如何引導孩子增進能力」。

許廷安表示,「療育不是只有在機構進行訓練,回到家如何落實在生活中,更是重中之重,這很需要父母的配合。父母愈有配合的能力,孩子的進步愈為明顯。我們每隔半年會檢視個案能力提升的狀況,並提出個別化的服務建議。對於有明顯進步的個案,我們會鼓勵並支持家長繼續陪著孩子長出能力」。

他補充,「夫妻雙方共同參與的話,孩子的進步幅度更大,當父母不斷充權(增進自身幫助孩子的能力),更能感受原來自己可以幫助孩子做這麼多」。

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早療│發展遲緩│大隻雞慢啼│結合資源

結合在家與在地資源.讓學習目標融入生活

許廷安進一步指出,早療的孩子非常需要將在機構內所接受的訓練,與「生活經驗」連結,「進而在自然的環境中練習、成長」,因此,除了運用療育機構的設備之外,還會將居家生活用得到、需要的設備,結合學習目標,設計個別化的課程。「個案的家庭資源各有不同,該如何將學習目標、內容融入生活,設計課程的老師無不煞費苦心,而這也凸顯社工需要全面觀察評估的重要性」。

他分享一個位在偏遠地區的隔代教養個案,原本無法想像80來歲的阿公阿嬤在幫助孫子進行居家訓練,能做到什麼程度?又不想讓療育的責任成為二老的負擔,經過社工的觀察,「種番茄的阿公阿嬤可在作息中,讓孫子幫忙採收番茄,這樣的活動並不需要阿公阿嬤額外做什麼,卻能訓練孩子的手指操作能力」。

孩子終究要走出家庭,走進社會,因此,伊甸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透過服務據點將所在的社區資源,與孩子的訓練目標結合,也是重點服務項目。

許廷安說,例如:偏鄉地區的𥴊仔店(雜貨店),在客人來買東西時,讓孩子幫忙拿產品就是一種訓練;在以串珠手工藝聞名的那瑪夏,與教授串珠的老師合作規劃「親子玩串珠」的活動,提供孩子寓教於樂的學習機會。

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早療│發展遲緩│大隻雞慢啼│結合資源

支持慢飛天使回歸主流教育

隨著兒童人權日益受到重視,其中之一的教育權,主張每個小朋友長大後都應擁有相同的學習機會,促使各國政府大力推動「融合教育」。

而伊甸為了幫助慢飛天使有權選擇並參與自己想要的學習機會,許廷安表示,平日不只為提升孩子的能力,以融入家庭及社區的生活中而努力,更精心與幼兒園合辦活動,打造「共融友善的學習環境」,讓一般的孩子認識並接納「這群看起來不一樣的孩子」,進而讓通過評估的個案轉銜到一般幼兒園就讀。

他說,同時透過議題倡導,讓社會大眾更為了解「融合教育」的意涵,愈了解,愈能為慢飛天使回歸主流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協助!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價值,然而,也唯有在「共融之下,才能共榮」,共同創造每一個彼此互相輝映的日子!

伊甸基金會│慢飛天使│早療│發展遲緩│大隻雞慢啼│結合資源


父母的參與程度.決定了孩子的進步速度

許廷安分享了兩個孩子都是聽障兒的案例,他說,母親是陸配,生第一胎時,因小祐(化名)沒有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於是帶著小祐從美濃到大醫院就醫,檢查確認先天聽力受損,裝上助聽器後,也開啟了必須舟車勞頓的復健課程,往往一早出門,直到晚上才能回到家,辛苦程度不言可喻。

許廷安表示,伊甸接到通報轉介個案到美濃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接受日托服務,「當時的孩子雖然戴上了助聽器,但沒有語言能力,我們的老師還特別去學手語和手口語。同時,與原復健醫院的聽能治療師確認了孩子的訓練目標,以規劃更符合其發展方向的療育課程」。1歲半時,小祐裝上了電子耳,在學習聽與說的過程中,母子倆都歷經艱辛。

許廷安說,在2021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前,為母親節策劃了「慢飛天使愛的快遞」活動,用娃娃車載著孩子,將禮物送到各家媽媽的手中,第一站就來到美濃小祐家。媽媽聽到電鈴聲,開門見到老師和孩子手上的康乃馨及手作餅乾,已經大表驚喜,但是聽到小祐親口對媽媽說出「我愛你」,更是淚流滿面,那段舟車勞頓的日子,在此刻得到最大的回報!

媽媽的充分配合,讓小祐在大班時,順利回到常規教育體系;也是聽障的弟弟,更快在中班就銜接幼兒園教育。

然而,另一個也是裝電子耳的孩子,卻讓許廷安感慨不已。單親爸爸為了照顧兩個女兒,忙於生計,實在無法配合療育課程,最後,不得不把女孩送去啟聰學校。


 

許廷安區長

許廷安區長

現任/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高雄區區長
經歷/旗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主任.鳳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社工組長.枋寮災後生活重建中心社工專員.高雄市早期療育服務中心個管社工員
學歷/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成功大學企管研究所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育兒用5力,成長更順利,慢飛天使更需父母陪伴

有品質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慢飛天使更需要父母陪伴,提升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