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醫師的媽媽經】適度的打是還是打!只是教養真的還有許多「非打」的方式
社會安全網除了有賴中央、地方通力合作,醫療單位、社工體系的把關和保母體系的審核,「更需要社會上的每個人對於孩子們能有更多的同理、更多的關心,有時候,一個念頭的關心、通報,說不定可以拯救一個孩子。
屢屢看到兒虐新聞或是聽到別人的兒虐經歷,心就會揪在一起,兒虐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少見,舉凡傷害到孩子的身心靈行為,除了暴力行為,包括:長期言語暴力、精神虐待、冷漠忽略、疏忽照顧都是一種兒虐,只是有沒有嚴重到致死被新聞報出來。
大人理智線斷掉.管教可能失控
相較於大人,兒童可說是處於一個相對弱勢的情況,畢竟平日的生活起居就仰仗著大人,通常也不太有什麼話語權,更甚者,愈小的孩子就愈容易因為生理不舒服哭鬧,不幸碰上情緒管理不佳的大人理智線斷裂,繼而失控將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雖然有傷心的個案,也有令人暖心的案例,新聞常有熱心民眾引導迷路的孩子去警局、熱心的民眾給露宿街頭的孩子吃的、很多熱心的民眾會捐款、捐衣物給需要的孩子們。
預防兒虐.有懷疑就通報
社會安全網不只有賴於政府,更需要民間每個關懷的手搭起,接住每個脆弱的生命,當然,社會上的氛圍可能對於通報兒虐會有點畏懼,一方面是擔心會不會自己小題大作,另一方面又擔心通報了,是否反而讓沒辦法馬上脫離當下環境的孩子被打得更慘。
以前,我也曾有過疑惑問老師,當時,師長跟我說「有懷疑就通報吧!」的確,有時候更難的是看不出來的,通報了至少可能有機會可救到一個孩子。我覺得這就像是門鎖,都說真正厲害的小偷什麼鎖都打得開,但當需要花更多時間開鎖且可能被抓的風險更高,他可能就不偷這家了。
在失控的當下,一個鈴聲,甚至一個關懷(不是指責「你怎麼對小孩那麼兇啊」,也不是幫忙管教「你再哭,我叫警察把你抓走」,就只是很單純的表示關懷,「您看起來有點疲累,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呢?」)暫時time out,一方面讓當事人穩定一下情緒;二方面也能讓真的有兒虐的人驚覺「有人在注意了」;三方面有社工、政府的介入,如果有違孩童的身心安全,可能會將孩子暫時移出給予保護安置;又或者在社工人員介入調查後,是因為兒少家庭本身弱勢或家長缺乏親職教養能力,也會協助連結資源、協助兒少父母接受親職教育,讓家長對如何調整教養孩子更有方向,以降低兒虐的風險。
你的雞婆.可能拯救一個孩子
養大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力量,如果真的發現有人在生活中疑似遭到不當對待,甚至被疏忽照顧、遺棄,懷疑是兒虐的時候就通報吧!例如:長時間或頻繁嬰幼兒啼哭+大人崩潰尖叫摔東西大聲響、小孩身上又多處不合理的傷口(如:菸蒂燙傷、新舊傷痕並陳、瘀青等等)、或是不正常的對待(如:天寒地凍被懲罰穿不合宜的衣服在陽台罰站,或是在很晚的時間仍見孩童還在外遊蕩等)。
雖說不要插手別人的教養,但面對的是一個傷害行為時,多點禮貌性的關懷或許可以拯救一個孩子,多一步雞婆的動作,或許我們正在補起社會安全網的一小塊。
現在有多種管道可幫忙這些孩子:113通報專線(113保護專線將遵循保密原則,不會任意向第三人透漏您的個人資料)、關懷E起來(線上通報)、紙本通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也可就近受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通報事件。
願天下受傷的孩子愈少並痊癒
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家長、大人和小孩是要互相尊重的,所以,也不是小的時候打就沒關係,也不是你打我,我就打回去,因為當權力不對等的時候,大人可能失控把小孩打重傷;而小孩也只會習得以暴制暴,大人會老,小孩會長大,受傷的孩子長大就成了壞掉的大人了,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不管是生活習慣的養成還是教養,除了打,真的還有很多的方式,只是需要時間和心力,以及多一點同理關懷。
情緒高張的時候,大人先退後幾步並深呼吸、大人先穩住自己的情緒,不在孩子情緒正高張的情況下講道理,等彼此都冷靜後再開始分析、討論、解決問題。
不管生養幾個都不輕鬆(不能拿來當打小孩的藉口),不管孩子的行爲累積下來有多少是你認為的偏差,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改正就是需要花心力、花時間(沒有速效),以前沒付出的心力,現在就該加倍付出彌補回來。
願天下受傷的孩子愈少並痊癒,願壞掉的大人覺察維修照顧自己內在受傷的孩子,只要有機會改變都不嫌晚,我們依然都可以和孩子一同畫出一幅美好的人生畫作。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其實不是只有這天不打小孩,其他天都可以打,而是希望宣導試試一天不打小孩,兩天不罵小孩,正向、正念、溫和但堅定的引導,冷卻自己的火山面對被杏仁核控制的小獸,有覺察有努力,也許你會發現,教養小孩本來就不需要用打的。
魚丸醫師的育兒教養書單推薦
學齡前兒童
📍莫忘初衷:#蘿拉博士系列(與孩子的情緒對焦、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白話但又有學理加持、還有情境模擬,是我心中的育兒經典。
📍內在心法:#薩提爾 讓我了解自我和孩子的行為解讀、#阿德勒 讓我更可以實務操作。
📍恆定內在:#最好的教養 系列(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從正向面對情緒開始、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還有黃之盈心理師的 #恆溫教養。
📍小品故事:法國正向教養 #多爾多博士系列(孩子說不才會去做、孩子有話不跟你說)同理感很深,原來育兒辛苦是古今中外身為父母都會遇到的狀況,但該面對,也該處理,就是不該逃避。
以上都是針對學齡前的孩童的教養書單,這也是為什麼很常聽到「3歲定終身」的說法,但這絕對不代表3歲以後就不管他,任何時候有覺察有改變都不嫌晚,只是一定需要時間和耐心。
青少年
📍陳志恆心理師系列:#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擁抱刺蝟孩子、#正向聚焦、#叛逆有理獨立無罪,志恆老師一系列的書和粉專,還有部落格,我都很推薦追蹤,可以在迷茫該怎麼跟刺蝟青少年或少年接觸的時候,找到定海神針。
📍海蒂老師系列:#教養是合作,學齡前青春期夫妻關係都適用。
📍胡展皓老師系列:#說不出口更需要被聽懂,大人小孩都適用;#刻意放鬆,我覺得太用力生活的大人們非常需要。
📍楊陽老師:#要讓孩子贏過誰,透過補教老師和高中孩子最直接的視角,讓大家知道青少年青少女到底在想什麼,還有他們真!的!沒!有!很!輕!鬆!別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學習需要方法,不是填鴨。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懷疑是兒虐的時候就通報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