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產後住院日記

產後住院日記

二部曲~剖腹產媽咪篇 產後住院期間媽媽會經歷哪些事?緊接在「產後住院日記首部曲~自然產媽咪篇」之後,我們將揭開有關剖腹生產後,媽媽又得面對哪些問題及狀況,好讓每位準媽媽都能用較輕鬆的心情來迎接產後的新生活。

文章目錄

媽咪小檔案/林芊華

對於這個寶寶的到來,芊華與老公充滿了期待。因為胎位不正的關係,芊華與醫師討論過後,決定在懷孕39周時,用剖腹生產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剛出生的小女嬰重2,970公克,稚嫩的臉孔透露出天真的氣息,即使閉著眼睛睡覺,都可以猜到她的眼睛很大呢!似乎是遺傳了媽媽的大眼睛。

剖腹生產使用一般手術室

一般認為,生產就應該是在「產房」進行的,但這是一般自然生產的狀況。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啟煌表示,「剖腹生產」其實就是一種手術的醫療行為,需要使用無菌、無污染的手術室,才能保障媽媽與寶寶的健康安全;通常只有自然生產時,會在普通產房或樂得兒產房進行。

產後子宮即開始收縮

雖然剖腹生產可能是在沒有任何產兆前,就先進行了手術,但是在胎兒離開子宮後,子宮一樣會啟動復原的機制,開始收縮。陳啟煌醫師表示,剖腹生產的媽媽,在手術結束、麻醉藥效消退後,就會開始感受到子宮收縮的疼痛。疼痛的部位及感覺與經痛大略相同,只是疼痛程度較為劇烈。

產後第一天

剛進行完手術的媽媽,可能因為麻醉藥尚未消退,而感到昏沉或嗜睡。此時,身旁的家人,尤其是先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提供媽媽精神上的支持,也要協助媽媽,盡快進入親子同室的狀況。

今日生活指南

心情放輕鬆;避免拉扯傷口;學習側躺餵奶;多休息。

先於恢復室觀察

剖腹生產手術結束後,院方會將媽媽留在恢復室觀察情況,醫護人員會確認麻醉藥消退情況、傷口狀況、血壓穩定度以及體溫變化等等,適時給予適當的照護,再經醫師觀察、判斷後,若媽媽的狀況穩定就會將媽媽送回普通病房,並開始與寶寶進行第一次的肌膚接觸。

立即親子同室

通常新生兒出生後,會由新生兒科醫師進行基本的健康檢查,嬰兒室的護理人員也會先幫寶寶洗好澡,然後將寶寶送到媽媽的身邊,開始進行親子同室。媽媽和寶寶在同一個空間中,可以讓媽媽隨時觀察並滿足寶寶的需要,減少受感染的機會,給寶寶最佳的安全感,也可建立親子更親密的互動。只是產後第一天,媽媽還無法下床活動,因此,家人的協助是很重要的。

產後第一天媽媽還無法下床時,請爸爸多協助抱寶寶給媽媽餵奶。

剛生產完較適合的哺乳姿勢為「臥姿」,媽媽側身讓寶寶吸吮乳汁。

盡快哺餵母乳

產後盡快哺餵母乳不僅可以幫助子宮收縮,也可以刺激乳汁的分泌。陳啟煌醫師表示,剖腹生產的媽媽乳汁分泌的機制,可能啟動較自然產媽媽慢,因此建議媽媽,只要寶寶想喝就可以哺乳,每次哺乳時間大約15~20分鐘,平均每2~3小時哺餵一次。另外,要提醒媽媽,在哺乳時要注意姿勢的正確,讓寶寶正確含乳,確實吸吮乳汁,並且要兩側乳房交換哺餵。

【適用對象及時機】剛生產完、要入睡前。
【方法】媽媽頭部、背後或是兩腿之間都需要枕頭的支持,媽媽用手來支撐寶寶的頭與背部,或使用毯子、小枕頭讓寶寶依靠著。
【注意】使用這姿勢餵奶最常因為寶寶嘴的位置過高或過低,而無法正確含乳。因此,媽媽應特別注意調整自己餵奶的角度。

Mami’s Question
怎麼知道寶寶想喝ㄋㄟㄋㄟ呢?
剛出生的寶寶,通常會因為不舒服而哭泣,可能是肚子餓、尿布濕、過冷或過熱…等。因此,寶寶哭不停時,媽媽可以把手放在寶寶的嘴巴邊,若寶寶出現想要吸吮的反應(尋乳反應),就是寶寶想喝ㄋㄟㄋㄟ囉!

產後第二天

拔除尿管後,建議媽媽試著下床行動,除了可以幫助全身血液循環,也可避免傷口沾黏,並幫助腸胃蠕動盡快排氣。

今日生活指南

密集哺乳;下床行動;記錄寶寶尿尿及便便次數。

試著下床行動

剖腹生產時因為施打半身麻醉,因此會使用尿管協助排尿,陳啟煌醫師表示,大約在手術後8小時左右,就會拔除尿管,此時媽媽下半身已恢復知覺,可以自行感覺到尿意,也建議媽媽試著下床如廁,但因為傷口尚未癒合,子宮也正在收縮,腹部依舊明顯感到疼痛,下床時,爸爸一定得多幫忙,提供媽媽適當的支撐。

剖腹生產的媽媽第一次下床,可說是一種挑戰,爸爸在旁提供精神支持及實質的協助喔!

適當飲食‧可別補過頭

在台灣許多婆婆媽媽的觀念中,認為剖腹生產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大手術,失血量大也耗盡許多體力,因此產後一定要補一補。陳啟煌醫師則認為,其實只要適當的補充即可,像是吃些豬肝補血;吃青菜促進腸胃蠕動;喝紅豆湯利尿消除水腫等,須特別留意避免吃含酒精的食物,以免影響傷口的癒合。

豬肝湯不僅可以吃豬肝補血,還可以多喝湯促進乳汁分泌喔!

產後第三天

滿心期待地迎接寶寶到來,但新手爸媽心中不免有些恐慌,深怕自己沒有照顧好寶寶。因此,建議新手父母在住院期間,要盡量學習育兒的小撇步,好讓自己回家後,就能快速上手。

今日生活指南

密集哺乳;下床行動;記錄寶寶尿尿及便便次數;學習更換尿布。

親子同室需要家人的協助

雖然在產後第二天已經試著下床行動,但是因為傷口及子宮收縮的疼痛,依然困擾著媽媽,因此有許多事情還是需要家人的協助。像是觀察寶寶的狀況、安撫寶寶、記錄寶寶尿便的狀況,以及幫寶寶換尿布等等,如同「親子同室」的字面意義,除了哺餵母乳無法由其他家人替代之外,其餘照顧寶寶的事情,無論是爸爸、奶奶…任何家人都是可以幫忙的,在親子同室的過程當中,照顧寶寶不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

雖然是新手爸爸,幫可愛的女兒換尿布可是一點都不馬虎喔!

換好尿布後,再幫寶寶包裹好,讓她更有安全感。

Mami’s Question
怎麼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呢?
這就是為什麼必須記錄寶寶尿尿及便便的狀況!尿尿的次數可以用來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一般說來,若一天寶寶尿尿的次數有到達6~8次,就可以知道寶寶有確實將乳汁吸入;而觀察便便則可以了解寶寶的健康情形。
 

產後第四~五天

到了產後住院的最後階段,傷口與子宮收縮的疼痛趨緩,媽媽也會感覺到比較舒服,而乳汁也正悄悄的增加分泌中,一切的狀況逐漸轉好,若媽媽感覺良好,就可以詢問主治醫師出院的時機了!

今日生活指南

學習育兒技巧;進行傷口護理衛教;辦理出院手續。

盡力學習育兒技巧

通常院方都會為新手爸媽安排許多相關的育兒課程,包含母乳哺餵、更換尿布、穿脫衣物、洗澡、觀察寶寶健康…等。這些課程都可以協助新手爸媽,在照護寶寶方面更快上手,因此,建議爸爸媽媽把握還在醫院的時間,盡量向醫護人員學習育兒技巧,有任何問題也盡快提出,避免出院回家後手忙腳亂。

出院前,護理人員也會加強各項衛教資訊。

回家要隨時觀察寶寶的健康情況。

出院前,來照第一張全家福吧!

出院前的叮嚀

【傷口照護】剖腹產後子宮收縮的痛,常常讓許多媽媽難以忍受,因此,應多花心思與時間照顧與護理,剖腹產的開刀傷口。陳啟煌醫師提醒,除了盡量避免傷口碰到水之外,也要觀察是否有滲血或化膿的感染情形,一般說來大約7~10天傷口就會癒合。
【避免劇烈運動】建議在剖腹產後兩個月,再開始緩和的產後運動,但是像仰臥起坐之類的劇烈運動,最好在產後6個月才開始進行,以免子宮或腹部傷口在恢復期受到拉扯而受傷。
【產後性生活】產後1個月即可恢復夫妻之間的性生活(動作不可過度激烈),但還是建議避孕半年到1年,目的是希望能讓子宮的傷口得到充分的時間復原。

回家後一樣要繼續「綑綁」束腹帶,才可以幫助子宮盡快復原。

受不了多天沒洗頭的媽媽,也許可以利用出院前的機會,趕緊到醫院附設的美容院洗個頭,清爽一下!

Mami’s Question
沒洗澡真難過,回家後洗澡要注意什麼呢?
剖腹產後洗澡真是一大困擾,因為「傷口不能碰水」,而在醫院時又有許多的不便,頂多只能擦澡及清洗陰部。回到家比較方便,通常傷口可能已貼著美容膠帶,建議媽媽在外層包覆上一層防水措施,將傷口仔細的包裹起來,才能痛快的淋浴,同時也盡量不要正對著傷口沖洗,避免進水造成傷口潰爛。

 

Check!出院前應確認事項

□辦理寶寶的出生證明
□確認媽媽及寶寶的回診時間
□了解寶寶接種疫苗的狀況
□確認寶寶已完成的健康檢查項目
□帶回醫院提供的各項衛教單張
□詢問醫護人員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辦理出院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