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TV> 幼兒保健> 預防注射大小事

預防注射大小事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寶寶手冊上有預防注射時程表,家長都想知道施打預防針前要知道的知識,及施打後的照顧,今天就讓我們來說明寶寶打預防針的注意事項

Q1.為何要打預防針要慎選醫療院所啊?

A:帶寶寶打預防針與一般生病看診不同,為了避免與病童交互感染,建議父母最好選擇有開設「健兒門診」的醫療院所。

「健兒門診」提供健康孩童的「身體檢查」及「疫苗接種服務」,無論是空間或看診時段,會與一般門診有所區隔,避免打預防針的寶寶與其他生病的大小孩接觸,造成交互感染。提醒父母,若孩子已經發燒,或有其他病症,則應改掛一般門診。

另外,打預防針的同時,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兒童健康檢查」,因此,要注意是否有專業的兒科醫師提供理學檢查及發展評估,並回答父母提出的各種育兒的疑難雜症,對疫苗亦有相當的了解,並能仔細評估寶寶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打算接種自費疫苗,例如六合一、輪狀病毒、水痘疫苗第二劑等,請先詢問要去的醫療院所是否有提供自費疫苗的施打服務。

 

Q2.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呢?

A:由於三歲前寶寶的身體狀況及各項行為、能力發展,都處於變化極大的階段,為了利於觀察寶寶是否有生長與發展的問題,必須藉由定期的健康檢查,做為比較的基準點,才能確切掌握寶寶的狀況,是否有跟上他該有的發展和成長進度。若有異常,才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處理,幫助寶寶跟上發展的進度。

當前,國民健康署提供七歲以下兒童共七次免費健康檢查,其中,未滿一歲六個月進行四次。為節省父母帶寶寶往返醫療院所的時間,一般會配合預防接種的時程,同步安排寶寶接受定期健康檢查。

通常建議寶寶的第一次健康檢查在滿月時進行,同時進行B肝疫苗第二劑的接種。不過,父母若考慮一開始就選擇自費接種六合一疫苗的話,因六合一必須要滿六週才能施打,因此,會將健康檢查與接種疫苗的時間安排在出生後兩個月。

如果寶寶在衛生所接受預防注射,而衛生所無駐診醫師,請父母依照寶寶手冊上的時程,帶寶寶到有健兒門診的醫療院所接受健康檢查。

提醒父母,為方便醫師檢查寶寶的身體,建議幫寶寶穿著好穿脫的衣物,可節省大家的時間。

 

Q3.疫苗是不是要放在專用的冰箱啊?

A:這也是為何要慎選醫療院所的原因之一,因為有些疫苗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若溫度沒控制好或斷電,將會影響疫苗的效果。大部分的疫苗必須冷藏儲存於2℃- 8℃,少數疫苗可能需要零下80℃度的極低溫儲存,若拿到室溫下,都會要求盡速施打完畢。所以,醫療院所是否備有特定恆溫的疫苗專用冰箱,且有24小時斷電警報系統,確保疫苗儲存品質。

 

Q4.是誰負責施打疫苗呢?

A:疫苗注射必須由專業的護理師施打才有保障。除了在施打前與照護者核對寶寶的資料,並確認當天要施打的疫苗種類。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注射方式,分為肌肉、皮下或皮內注射,不活化疫苗會添加佐劑,來幫助刺激身體的免疫反應,反應較強,因此,選擇較深層的肌肉注射,比較不會紅腫,像六合一疫苗就是採肌肉注射方式進行接種;活性減毒疫苗則是採皮下注射,打得淺,效果才會好,例如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有經驗的護理師更能掌握扎針得深一點或淺一點的技巧。

特別的是,皮內注射是淺層注射至表皮層及皮下組織之間,目前常規疫苗中,只有卡介苗採用皮內注射,必須由受過嚴格訓練的護理師負責施打。

 

Q5.如果有多於一種肌肉注射的疫苗要施打,要怎麼打呢?

A:這時就會分別在寶寶的左腿與右腿各打一針。這種情形常見在寶寶六個月大時,要打合一,也要打流感疫苗時。

其實在還沒有六合一疫苗之前,六個月大寶寶要打的公費疫苗,包含五合一第三劑、B肝疫苗第三劑,若再加上流感疫苗也要同時施打的話,總共要打三針,為了避免寶寶負擔過重,多會建議先打兩針,另一針間隔一兩週後再施打。

但選擇自費施打六合一疫苗,取代原來的五合一疫苗第三劑和B型肝炎疫苗,可減少父母與寶寶往返醫療院所的次數,特別是對雙薪家庭的父母來說,還能因此少請一次假。

 

Q6.要怎麼確認要接種的疫苗是否正確呢?

A:基於重視病人安全,施打疫苗前,醫護人員會執行「三讀五對」,三讀是:從取出疫苗時一讀、抽藥時二讀、丟藥瓶(要打之前)再三讀,確認沒有拿錯針劑。

「五對」是: 確認病人對、藥物對、時間對、劑量對、途徑對。

通常進行施打前,護理師會檢查寶寶的預防接種紀錄表,與家長確認幼童名字、針劑施打的年齡、劑次之間的間隔,並針對接種後可能有的反應及處理措施進行衛教。然後請家長核對看板上的疫苗樣品與手冊上的疫苗,與手上要打的疫苗一致,這些都需要家長充分配合。再來是護理師確認施打的劑量與該疫苗是採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確認完畢後,才會幫寶寶進行疫苗注射。

 

Q7.為什麼有的疫苗在拆開包裝後可直接接種,有的卻要先進行準備流程?

A:考量到抗原特性和疫苗製作的技術,不是所有疫苗都是用小玻璃瓶裝的液體。有些抗原成分不穩定,無法長時間保存在注射液(懸液)中,因此,使用前,要先泡製,就是將粉狀與注射液(懸液)混合在一起,確定粉末完全溶解後,再以針筒抽取混合液,才進行接種。

不過,有新技術解決了抗原在注射液中的穩定性問題,準備流程就沒這麼麻煩了。採用Ready to use(隨拆即用)的設計,打開包裝就能接種,減少準備時間與過程中出錯的機會,降低接種的風險,確保疫苗接種的效果。

 

Q8.去健兒門診接種疫苗時,父母應帶哪些證件?

A:為了確認寶寶的身分,請父母務必帶齊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考量有的寶寶還沒辦好健保卡,或是健保卡上沒有照片,建議媽媽也帶著自己的健保卡,還有將戶口名簿影印一份,夾在手冊的書套內,方便護理人員核對寶寶身分。打完針後,注意寶寶手冊預防接種卡是否有蓋章,避免誤認為漏打,而有重複接種的問題。

由於有些疫苗是自費疫苗,並沒有列在健康手冊的「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上,若家長選擇接種自費項目,醫療院所必須以貼紙或手寫另外註記,以示區別。

另外,若戶籍所在縣市政府提供嬰幼兒福利而發放的福利證件,一定要記得帶著,才能依照福利內容提供相關文件填寫以享有優惠。

 

Q9.除了帶齊證件,父母還要做哪些準備?

A:每一次的健康檢查都會評估寶寶的各項發展是否符合該年齡,請父母就該次健檢內容的「家長紀錄事項、衛教紀錄表」頁面,先自行在家評估該時期應有的發展情形,並記錄在手冊上,將有助醫師更有效地了解寶寶的成長發育是否符合應有發展。

若有任何想問醫師的問題,也請事先寫在手冊上,避免臨時忘記。醫師在看診前會先瀏覽媽媽的紀錄,了解狀況,在進行身體檢查時,針對該疑問做較詳細的檢查並回答媽媽的問題。

提醒父母,出生不滿兩個月的寶寶,必須持續注意大便顏色,如果跟手冊「大便卡」的7、8、9號卡的顏色不太一樣,或家長本身無法確定時,建議用手機拍照,於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

最後,請父母出門前,要為寶寶多準備一份尿布、奶粉,還有一套衣服,萬一寶寶尿濕或檢查喉嚨時嘔吐弄髒衣服,有衣服可更換。

 

Q10.如果寶寶正在吃藥或不舒服,還能打預防針嗎?

A:若寶寶有在服用藥物,請將藥單或寫明要物名稱的藥袋提供給醫師參考,其實大部分的藥物並不影響預防接種。

至於寶寶若是普通感冒,並不影響寶寶接種疫苗,只要不是疾病的發病期,並經醫師評估,確定沒有不能打疫苗的狀況時,仍能按時接種疫苗。除非是寶寶氣喘發作並服用類固醇,或是剛好寶寶在發燒,才不適合接種疫苗。

 

Q11.寶寶打完預防針後,要揉嗎?要冰敷或熱敷?

A:雖然一般人覺得打完針後,按摩可加速肌肉對藥劑的吸收速度,讓硬塊快一點消散,可是經過臨床追蹤統計,有硬塊時的消散速度不會因為按摩而變快,倒是要擔心按摩力道沒拿捏好,反而讓扎針部位黑青。

至於冰敷或熱敷,要看時間,從注射時間算起的一天內,可將毛巾浸在常溫冷水後擰乾,放在寶寶的腿上,幫助消腫,注意是冷敷,不是冰敷喔。從注射時間算起的一天後,若還有紅腫,則用溫熱敷,注意溫度不宜太高。

 

Q12.請分享院內對於疫苗接種的作業狀況。

A:依照醫師臨床經驗回答。包括:護理人員如何進行三讀五對、施打疫苗的撇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