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媽媽談心> 兩性情感>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媳婦在農曆年間的自我照顧心法,互相同理才能感同身受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媳婦在農曆年間的自我照顧心法,互相同理才能感同身受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農曆新年的到來,對於步入婚姻的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年夜飯要與夫家團圓。當然,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家庭是採取輪流到婆家娘家過除夕的方式,但不管如何,年節對於許多媳婦而言,的確需要多花費心力與夫家的親戚相處與應對。

文章目錄

過年│春節│夫家團圓│親戚│用心溝通│換位思考

在諮商室裡,我們發現:年節前,許多人對於團圓抱有非常複雜的心情。曾有為人媳婦的案主和我說:「想到除夕要帶著一堆小孩的東西,還得坐長途車回去,就覺得心情非常低落,甚至開始懷疑團聚的意義」。當年節帶給我們是犧牲的感覺時,就必須要去做一些調整。

這個月的專欄,要來分享一些心法,來幫助每一個人,特別是為人媳婦的女性,希望藉此都可讓大家在年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與空間。

心法1.建立面對親戚的心態

年節期間和親戚相處時,我們可能會想表現出別人期待的樣子,但當他人要求過多、彼此關係緊張,或是自身太在意外界觀感時,就無法自在地做自己。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調整自身的思考方式。

當腦中的概念是「別人現在對我會有什麼觀感」,心裡就容易備感壓力。其實對家庭生活來說,最需要考慮的是:最重要的是什麼?如果和親戚的互動,並不是家中最重要的事,那麼,我們就能夠提醒自己應該放寬心。

大家都明白,婚後事事無法盡如人意,每個人的生長背景、觀念養成,都有所不同,因此,也需要慢慢知道,生活相處中,能完全互相接受彼此是有困難的,想通了這一點,心境就能更輕鬆自在。

過年│春節│夫家團圓│親戚│用心溝通│換位思考

心法2.用溝通讓伴侶成爲隊友

在年節時,女性必須跟著夫家過節,男性不一定能明白女性的心中充滿五味雜陳的感受。因為對許多媳婦來講,結婚是離開原生家庭,來到全新的環境生活,而男性在婚後仍多與爸爸媽媽同住,並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自然難以理解妻子必須適應新環境的心情。

以夫為家並非理所當然,而是需要透過婚後漸漸學習、調適,整個心路歷程若能有先生感同身受的對待,會是年節中對於另一半很大的支持。然而,並非所有伴侶都可完全理解,此時,兩人的溝通就無比重要。

妻子能先練習把感覺、需求表達出來讓對方清楚;先生則應練習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婚後都與新家人一同過節,我會有什麼心情」?藉由這樣的轉換去體會對方的處境,是雙方溝通無礙非常重要的關鍵。

心法3.換位思考方能相互同理

同理心的前提是換位思考,真正的同理,是能放下自身想法,練習把自己轉變為對方、感受他人的心情,有了真正的將心比心,溝通過程才不會各說各話,才能一起討論將面臨的處境。當然,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同,適合的解決方法也都不一樣。

過年前,伴侶雙方就可開始了解彼此的需求、期待,例如:談及到什麼話題時,誰出來回應會更為合適?要待在親戚家多久?行前就先建立好兩人的默契,面臨到突發情況時能更好地應對。

最困難的狀況通常就是伴侶雙方觀念不同,例如:當長輩脫口而出的言語,讓對方感到不舒服,但另一半卻認為,身為晚輩就是必須表達尊重,理念不合的狀態下,就非常容易引起伴侶之間的爭執。

以這樣的例子而言,會建議夫妻雙方不用去爭吵,也不應過度在意對方的話語,反而須保持良好的思維模式,「我知道自己不在意,但我的另一半會感到不開心」,在這樣的脈絡下,就能讓伴侶間不愉快的成分減低。一句安慰、讓另一半有機會離開現場休息,都能讓彼此的關係較不受外界雜音所影響。

過年│春節│夫家團圓│親戚│用心溝通│換位思考

心法4.主動分享生活點滴取代長輩的關心詢問

也許長輩慣有的關心方式就是詢問,不管是工作狀況還是生育,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出自於想要了解親友的一份心意。然而,被詢問的那一方,可能因為有非常龐大的壓力積在心頭,並不想要在過年期間,還得面對這些無解的問題。

在闔家團圓的時刻,也許我們可分享自己去年的生活點滴、歷經了怎麼樣的精彩體驗?以從自我表述開始取代詢問親友,如此,更會是一種和子女連結的方法。

關心的模式有很多種變化,有時,自己先主動分享近況,也更能夠打破許久未見的藩籬,讓家人的關係更靠近。婚後與雙方家庭的相處並不容易,祝福所有的伴侶,都可找到屬於你們的默契,讓相聚更加平安有愛。

 

曾心怡心理師

曾心怡心理師

從台大醫院到社區,從女人走到母親。看過上千個用人心寫的不易與韌性。期待透過心理學學讓人們活得精彩,讓女性能夠在各種角色中美麗且無懼。

臉書/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過年聚會親友插手管教?羅寶鴻X吳鳳教你成為有原則的父母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年節親友相聚時,不比較、不強迫,面對過度關心,回以委婉不失禮貌的微笑

看更多心理師-曾心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