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幼兒生活教養> 「老師建議帶孩子去評估,我的孩子是不是被貼標籤了?」幼兒園師真心話:請好好珍惜這樣的老師!

「老師建議帶孩子去評估,我的孩子是不是被貼標籤了?」幼兒園師真心話:請好好珍惜這樣的老師!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孩子初接觸校園生活,從家裡的小霸王到必須學著分享、遵守規定,是很大的挑戰。
一段時間後,有的孩子適應良好,能乖乖跟隨老師的指令、和同學相處也融洽;有的孩子則仍在努力,還有些孩子,直到升上小學仍橫衝直撞。

幼兒園老師有話要說

可能有些家長遇到過,幼兒園或小一老師時常與自己聯絡、反映孩子的狀況,甚至建議帶孩子去做評估,然後擔心得不得了,覺得覺得怎麼會這樣......

一名幼兒園老師在臉書私密社團《幼兒園大小事》中表示:「如果你也曾經被老師約談,或是老師曾經請你帶孩子去評估,請你心平氣和的看完下面這篇文吧!」

只是想幫助孩子

「老師請我帶孩子去評估,是不是要在我的孩子身上貼標籤?」許多家長不禁憂慮地如此想。

老師|幼兒園老師|孩子|家長|爸媽|父母|貼標籤|評估|建議|幫助孩子

原PO分享,自己在一個班級的經營中,難免會發現那些比較特別的孩子;每次都要觀察很久,才會跟家長開口請家長帶孩子去評估。

「不過我不是因為要幫孩子貼標籤,而是希望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希望藉由專業醫療人員、家長、專業的特教老師和自己來幫助孩子,僅僅如此而已!」

這樣做能得到什麼?

「你知道老師發現一個孩子有狀況,跑一次流程需要寫多少評估報告資料嗎?」原PO詢問眾網友。

醫院需要填寫一至二份評估表,學校需要填寫三份(巡迴輔導申請表、教育需求檢核表、鑑定安置申請表),後續還有每學期的期初會議、期末會議、與社工交涉、轉銜......每一個步驟都不輕鬆!

她表示,光是學校需要的資料,自己就需要用掉至少三個午休時間才能完成。

「你想問這樣老師能得到什麼?老師得到的只有更了解孩子,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引導孩子。」

評估不等於貼標籤!

原PO也指出,如果你孩子的老師願意提醒你,請好好珍惜這樣真心的老師!如果不是出自於愛,沒有一個老師會喜歡這樣找自己的麻煩。

「評估不是幫孩子貼標籤,只是幫助那些需要被幫助的孩子而已。」

老師|幼兒園老師|孩子|家長|爸媽|父母|貼標籤|評估|建議|幫助孩子

說完,她表示自己桌上還有一份評估報告等著要完成:「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被愛、被理解中快樂成長!」

網友:謝謝有您這樣細心的老師

一位也是幼兒園的老師表示:「真的沒有老師喜歡找自己麻煩,是出自於愛孩子希望他/她能更好,跟上其他同儕,不然未來到了國小甚至之後出社會,辛苦的不是我是孩子自己啊。」

網友也留言:「我的三位孩子,都有進行語言評估。一開始滿害怕孩子被貼標籤,當孩子對於講話更有信心,我才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評估真的不代表什麼,沒問題我們心安,有問題我們即時安排課程刺激,讓孩子可以跟上大家的腳步,未來差距才不會越來越大。」

「真心認同謝謝願意發聲的老師!要說出請家長帶去鑑定其實要要很大的勇氣跟承擔力;口氣不對,態度不對都會造成親師誤會,而最辛苦的還是年幼無法說明白的孩子。」

「往好的方面去想,遇到問題就幫助孩子解決,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的,辛苦用心的老師們」、「不管誰想給孩子貼標籤,家長自己不貼才是最重要!」

早療越早開始越好

評估有很多種,可能是發音問題(例如構音異常)、可能是某方面的發展遲緩,也可能是對孩子過動/自閉的評估,爸爸媽媽總是對第一個寶貝寄予厚望,結果被老師建議去做評估,難以接受......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慧如指出,若針對發展遲緩問題,6歲以前是所謂的「黃金早療期」,而3歲前是腦部快速發育期,腦部可塑性很強,透過合適的訓練與學習,能讓療育效果更加明顯。

老師|幼兒園老師|孩子|家長|爸媽|父母|貼標籤|評估|建議|幫助孩子

而根據美國於90年代提出的研究,在0〜3歲接受早期療育,所付出的1元成本,可抵3歲之後的7〜10元。就投入成本來說,愈早投入、負擔愈少;就療育效果而言,愈早開始,效果愈好。

所以爸爸媽媽不要緊張,也不要因逃避而錯失了治療黃金時間;先找到合適的醫師為孩子做評估,需不需要治療、上課由專業醫師判斷,無須太杞人憂天。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2歲還不會講話,孩子是發展遲緩嗎?醫師一次詳解早療評估時機與流程
當老師說:「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該怎麼辦?收起情緒不要焦慮 ,5步驟幫助你觀察孩子是否該看醫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