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媽媽談心> 兩性情感>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掌握三方向.伴侶溝通不卡關

【曾心怡心理師專欄】掌握三方向.伴侶溝通不卡關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在孩子出生後,簡單的兩人世界有了變化。一個家庭是否圓滿幸福,離不開夫妻間的相處模式,如何在婚姻裡,伴侶能有效溝通,不被雙方負面情緒所覆蓋,是每對夫妻都必須做好的一門功課。

文章目錄

婚姻|婚姻關係|兩性關係|爭吵|離婚
(婚姻早期離婚比例逐年增加,夫妻間許多問題都是日積月累下,無法妥善解決而爆發。圖/shutterstock)

根據內政部的行政公告,102~110年,未滿五年離婚/終止結婚(即婚齡未滿五年)者占比皆超過30%,且有逐年升高趨勢,其中又以110年的34.75%為最高。除此之外,30年以上離婚/終止結婚的占比,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婚齡中位數則於103年達9.10年的高點後,逐年下降至110年的7.95年,係因婚齡未滿五年離婚/終止結婚對數增加所致。

從以上的統計數字可看出,在婚姻早期離婚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很有可能在孩子未出生或是還年幼時,便存在許多問題,長久下來就積累成了關係的裂痕。

 
(婚姻中,同理對方很重要。圖/shutterstock)

維繫婚姻品質.掌握三大方向

不少夫妻尋求伴侶諮商時,會有三個共同點:

1.對於對方的負面認定都很難動搖,例如:先生就是小氣、太太就是愛抱怨。

2.對於「溝通」的定義不正確,例如:認為要求對方改變就等同於溝通。

3.話題戰場不斷延伸,例如:本來在談家務分配,最後卻講到上回是誰體諒誰,再抱怨到對方原生家庭怎麼對待自己的。

看了以上所述,是不是很有既視感呢?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在每本經中,仍然可以找出一些膠著點予以突破,在此分享維繫婚姻品質的三個重點方向:

方向1.對方有可能和我認定的不一樣

伴侶間常會進入一種「因為我太了解你,所以你一定是如何如何」的思維模式。舉例來說,當先生臉色不佳時,太太心裡想:「是又在對我不滿了嗎?」但也有可能是先生工作壓力大所產生的反應。

當伴侶之間待溝通的問題愈多,愈可能會用固定性的思維去認定對方的狀態,產生更多的誤解,甚至變成「我也懶得說了」,進而失去了溝通的意願。伴侶之間若能保持開放性的思維,知道即使夠了解彼此,對方也可能和我的想法不盡相同,這樣的關係與溝通才是順暢的。

方向2.溝通不是說服,是一種表達與聆聽的持續循環

常聽到來諮商的伴侶控訴對方:「他都不和人溝通的!」仔細問下去,發現兩人確實都有在表達,但很容易各說各話,沒有相互聆聽;或是當結果沒有達成其中一方的期望時,就被認定沒有在溝通。

溝通中,重要的是怎麼表達與聽懂對方所言,並非說服同意或講贏對方。讓另一半同意,只是溝通的其中一個結果,而不是原意。因此,伴侶之間可以練習問問自己:「是否有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呢?是否有聽懂對方的需要呢?」

方向3.建立「此時此事」的討論模式

有一種對話模式,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當一方提出:「你東西不要亂放,我會找不到。」另一方回應:「你還不是都亂放,我也都沒抱怨。」接下來,這段對話就可能繼續開展到別的事情的歧異點,或是「我包容你,為什麼你沒包容我?」的公平性討論。

各位是否發現到:原先的事件被忽略了,表面上在討論解決辦法,但其實都在表達情緒上的不滿,所以,事情還沒討論完,負向情緒又累積起來,這就會讓雙方關係陷入困境。

應如何建立「此時此事」的討論模式呢?以相同的例子而言,當對方說:「你的東西不要亂放,我會找不到。」可以替換成:「找不到,我可以和你一起找,但你直接說我亂放,會讓我不太舒服。」除了傳達被對方指責的感受外,同時能將焦點回到如何解決的方法。

婚姻|婚姻關係|兩性關係|夫妻|爭吵|離婚
(夫妻爭吵時,應該先冷靜下來,再進行理性溝通。圖/shutterstock)

換位思考.伴侶才能攜手往前走

兩個獨立的個體,在不同的家庭環境長大,有著不同的生命經驗,相遇之後要一起生活,一定有價值觀、思考模式與表達習慣上的不同,因此,在組成家庭之後,一定需要彼此理解與適應,然而在理解的過程中,我們常會用我們的經驗去理解對方,卻不見得是足夠的。

有一句諺語形容同理心,就是「穿對方的鞋子,走一英哩的路」。理解對方,是需要用對方的思維去感受的,不僅僅是用自己的經驗去想像。我們常會說「相愛容易,相處難」。難的是我們在成為伴侶之前,都不見得學習過什麼叫做「真正的溝通」,通常都是經過許多的碰撞後,才慢慢找到相處的模式。

新手爸媽們,也許你們正在因為溝通而氣餒,但請先接納自己心中的挫折感,然後觀察彼此的溝通模式是否也有上述的盲區,學習看見盲區,開啟好好表達與正確理解的溝通模式,就能讓伴侶關係更加美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曾心怡專欄】邁入第二孕期該做好什麼準備?5點分享,讓妳身心都安定
懷孕三階段出血原因大不同 ,了解狀況更懂得自我警惕

曾心怡心理師

曾心怡心理師

從台大醫院到社區,從女人走到母親。看過上千個用人心寫的不易與韌性。期待透過心理學學讓人們活得精彩,讓女性能夠在各種角色中美麗且無懼。

臉書/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看更多心理師-曾心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