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惱人異膚來搗亂 搶救嫩嬰肌膚避開3大雷區

惱人異膚來搗亂 搶救嫩嬰肌膚避開3大雷區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近期季節轉換,不少異膚寶寶症狀又加重。京硯皮膚科診所皮膚專科院長蔡逸姍說,異膚照護是長期抗戰,必須積極保養配合,不管是治療和生活起居都有很多眉角要注意。根據她臨床觀察,嬰幼兒異膚照護家長們可能誤踩3大雷區,包含:用藥觀念錯誤、生活保養照護技能欠缺、誤信自然療法等,小心避開地雷便有機會幫助寶寶喚回嬌嫩皮膚。

文章目錄

蔡逸姍說,根據初步的統計,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約1成,與先天基因以及後天環境風險因子誘發有關。如果家長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小孩可能天生帶有基因;倘若可以避免後天風險因子,小孩也不一定會發病,風險因子包含過敏源的刺激,如致敏食物、動物皮屑毛髮、塵蟎、空氣污染等。

異位性皮膚炎|皮膚過敏|類固醇
 

雷區1:不敢用藥和亂用藥 觀念錯誤異膚寶寶白受苦

異膚照護首要雷區就是「用藥觀念」。蔡逸姍表示,多數嬰幼兒的異膚病況處在輕、中度,治療重點是止癢、退紅和保養。一般會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及外用藥膏,外用藥膏在局部止癢和抗發炎有很好的效果,但家長可能因「類固醇恐懼」而不想用藥。


蔡逸姍臨床上曾遇過一名8個月大的小病人,他身體皮膚非常粗糙,臉上和手、腳關節處都佈滿紅疹、抓到破皮,流血流湯,但家長很堅持「不要擦藥」,結果孩子晚上癢到睡不著、白天一直哭、吃飯也吃不下。後來苦勸家長,小孩擦了1個星期的外用藥膏就破涕為笑。


蔡逸姍說,外用藥膏使用大有學問。臨床也曾看過家長隨意拿他人的皮膚外用藥膏給異膚寶寶擦,結果塗了2週後,臉頰皮膚竟凹陷,原來是誤用高強度類固醇導致。由於嬰幼兒的皮膚稚嫩、藥物吸收效果快,使用類固醇藥膏需注意使用時間和部位,以避免造成皮膚萎縮、毛囊炎、長毛等副作用,因此若患部位在臉部、跨下等敏感部位,會建議給予弱效的外用類固醇藥膏,而且只能短期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或者建議給予不含類固醇的藥膏。

然而,目前不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選擇也較過往多。蔡逸姍表示,近年有一款針對PDE4的免疫調節藥膏,效果和安全性佳,讓醫師又多一個武器可用。使用此類藥膏除了幫患部止癢、降低發炎以外,還有助讓皮膚「長治久安」,在每日的保濕之外,一天兩次針對患部再塗擦免疫調節藥膏,可降低再度使用類固醇藥膏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皮膚過敏|類固醇

 

雷區2:洗沐清潔居家環境要注意 掃除生活「豬隊友」

至於生活照護雷區,蔡逸姍說,1歲以下嬰幼兒的洗澡水盡量清水為主,避免過度清潔或泡泡浴。很多家長會做母乳皂給小孩用,但若皂類偏鹼性也不鼓勵。髒空氣、塵蟎是生活中的「豬隊友」,因此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一定要記得開。寢具用品也要注意清潔,臨床上曾見過一名學生,異膚控制起起伏伏,每次大發作都很嚴重,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病人床單三個月才洗一次,滿是塵蟎和皮屑,不過敏也難。

 

雷區3:誤信異膚只要排毒就會好 用偏方耽誤治療更難治

蔡逸姍提醒,異膚是因免疫紊亂、皮膚屏障失靈的疾病,必要時得用藥物介入,但很多病人誤信偏方或輕易聽信他人成功經驗,「誤信自然療法」以為異膚皮膚狀況不佳「只是身體在排毒,毒排完就沒事了」,這種「自然好」錯誤觀念可能延誤治療,把小病拖成大病,建議應諮詢皮膚專科醫師,確定診斷再對症下藥。

蔡逸姍說,異膚的治療之路充滿挑戰、難以斷根,隨著孩子長大、免疫系統增強,異膚狀況可能可以痊癒。她常鼓勵家長,除了教孩子做好保濕、築起肌膚屏障之外,選擇適合自己的的藥品,並遵循醫囑用藥也十分重要。若對於用藥有疑慮,都建議與醫師諮詢與討論。此外,心理的防護也是關鍵,有正確照顧觀念、依循醫囑用藥、保持心情放鬆,有耐心、有信心,孩子皮膚一定會好轉。

 

蔡逸姍醫師

現任/京硯皮膚科診所院長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