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乳房相關> 定期篩檢.拉開我們與乳癌的距離

定期篩檢.拉開我們與乳癌的距離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固然聽聞罹患乳癌的當下,無不讓人瞬間落淚,但以現今可提供的多種治療方式,倒也不必過分悲觀落入絕望境地。更重要的是,接受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早治療,不讓問題變得嚴重而增加治療的難度。

文章目錄

乳房篩檢|乳癌

在衛生福利部民國107年的10大死因報告中,癌症排名第一;而10大癌症的死亡率排名,女性乳房癌位居第四。再就各癌症平均生命年數損失統計,又以女性乳癌患者平均少活15年,堪稱「最折壽癌症」。

面對女性好發的乳癌,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指出,「與其緊張害怕,不如定期接受乳癌篩檢,若有異常,勇敢接受下一步的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在狀況還不嚴重的時候,不僅處置方式有較多選擇,治療難度也有限,即使是第一期癌症,手術是最有效的方式,不一定要接受化療,大家所擔心的全乳房切除,也未必一定會發生」。

定期乳攝篩檢.跨出第一步

黃星華醫師表示,由於乳癌的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的乳癌篩檢,是針對45至69歲的婦女,以及40至44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母親、姊妹、女兒、祖母、外祖母)曾患有乳癌的婦女,補助每兩年補助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相信不少人因為怕痛而對乳房攝影卻步,然而,這是檢查必然要承受的痛,黃星華醫師解釋,「檢查時,為了能清楚透視乳房組織,在不受傷的情況下,必須用透明壓克力板將乳房壓得愈薄愈好,避免乳房組織相互重疊,方能獲得清晰影像,讓小腫瘤無所遁形」。

同時透過固定也可避免細微的移動而造成影像模糊。不過,新型的乳房X光攝影儀器已可大幅降低檢查的不適感,加上技術嫻熟的操作人員,其實傳說中的「痛」並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痛,為了健康著想,每兩年忍一時之痛是值得的!

他進一步指出,「乳房攝影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證實,可偵測顯微鈣化點及細小腫瘤,發現無症狀之零期乳癌,若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2~3成的乳癌死亡率,目前可算是偵測早期乳癌的最佳診斷利器。但若因無法區分腫瘤的實質硬塊與血管新生狀況,通常會視情況再加做乳房超音波檢查,兩者檢查相輔相成,以充分掌握乳房狀況」。

很多人會疑惑,相較於乳房攝影是又痛又有輻射劑量的檢查,為何不採用檢查不痛的乳房超音波做為第一線篩檢工具呢?黃星華醫師表示,『乳房超音波無法偵測僅有顯微鈣化的零期乳癌,從早期診斷乳癌的角度考量,乳房攝影已被實證醫學證實能偵測早期乳癌進而降低死亡率』。

再從經濟效益層面考量,乳房超音波檢查太耗時間與人力成本,一天內,乳房攝影可以檢查人數約為乳房超音波的2~4倍;就檢查品質來看,超音波操作人員的經驗多寡與技術良窳攸關檢查品質,而經驗與技術需要時間養成,因此,讓超音波檢查並不適合做為第一線篩檢工具。

由於45至69歲為國人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因荷爾蒙濃度降低,讓乳房組織緻密度不若年輕女性,故以乳房攝影做為篩檢工具的首選。年齡在40歲以下、有懷孕或哺乳之婦女,則適合以超音波做為第一線的檢查。


乳房篩檢|乳癌 

最好固定於同一地方篩檢

腫瘤不是一朝一夕生成,但透過定期的篩檢,可以掌握狀況,適時予以必要處置,不讓病灶坐大。為了利於追蹤,黃星華醫師建議,「最好固定於一家醫療院所接受檢查,方便醫師比對這次與之前的影像紀錄」。

然而,有人覺得到醫院排檢查浪費時間,而選擇在提供乳癌篩檢的巡迴醫療車受檢,或並不固定於同一家醫療院所篩檢,若篩檢結果無異常,當然是方便就好,不過,若結果為異常,需要有經驗的乳房專科醫師診療,且考慮後續可能有的治療,就得慎重評估到哪一家醫院好。但無論到哪一家,都可請當次篩檢的醫療院所提供影像報告,帶到要去的醫院供乳房外科醫師參考。 

篩檢異常時應接受進一步檢查

篩檢有如大海撈針,即使受檢者完全沒有症狀,仍可透過檢查找出高危險案例,也就是針對篩檢結果異常者,安排進一步的評估檢查。

一般人收到「篩檢結果異常」的通知時,往往就開始以為自己罹癌了,內心的忐忑不安,難以言喻。黃星華醫師表示,篩檢結果出現異常通常有兩個可能,一是「兩側局部影像不對稱」,二是「局部影像有可疑鈣化或局部密度過高影像不清楚」。若是「「兩側局部影像不對稱」,就會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

如為「局部影像有可疑鈣化或局部密度過高影像不清楚」,則安排單側局部放大高畫素乳房攝影檢查,通常再加做乳房超音波。

他提醒,若接到「篩檢結果異常」的通知,千萬不要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也不要逃避,而是儘速找有經驗的乳房專科醫師,安排進一步的檢查,釐清異常的原因,以利後續的處置。

乳房篩檢|乳癌


乳房
X光攝影檢查報告這樣看

美國放射醫學會(ACR)已建立一套標準報告格式,稱為「乳房X光攝影影像報告和資訊系統(BI-RAD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將攝影結果報告分為以下6大類:

類別

結果

意義

附註

Category 0 疑似異常 性質未明之發現,需要進一步請醫師評估,須回診複檢 影像不完整,需附加超音波、乳攝放大影像、核磁共振攝影等其他影像加以評估
Category 1 無異常 未發現任何病灶或變化,建議每兩年一次定期檢查  
Category 2 良性 有發現變化,但應為良性,需每年定期追蹤  
Category 3 可能良性 發現的病灶或變化可能屬於良性,建議每半年追蹤檢查並諮詢專科醫師  
Category 4 異常 發現病灶,很可能為惡性腫瘤,應盡速回診請專科醫師複檢並執行組織生檢 低度~中度懷疑不正常,應考慮切片檢查
Category 4A 異常 疑似惡性腫瘤的程度為輕度,但建議回診請專科醫師複檢並執行組織生檢 罹癌率約 3%~10%
Category 4B 異常 疑似惡性腫瘤的程度為中度,但建議回診請專科醫師複檢並執行組織生檢 罹癌率約 10%~50%
Category 4C 異常 疑似惡性腫瘤的程度為高度懷疑,必須回診請專科醫師複檢並執行組織生檢 罹癌率約 50%~95%
Category 5 異常 發現病灶,極有可能為惡性腫瘤,應盡速回診請專科醫師複檢並執行組織生檢 高度可能懷疑惡性,需做切片檢查

 

疑似惡性腫瘤:2種切片選擇

一旦確認乳房攝影結果為等級4級(4A、4B、4 C)或5級時,就務必認真思考接受切片檢查了!因為確立診斷,必須按照切片檢查病理報告來當做後續治療的依據。

他指出,乳房攝影異常鈣化時,可選擇兩種方式進行切片:

.傳統手術切除(鉤針定位暨開刀式切片):先由放射科醫師以乳房攝影導引的方式,以鉤針對病灶部位定位,然後進入開刀房,接受全身麻醉,由外科醫師將病灶開刀取出組織。

.立體定位真空輔助乳房切片:真空輔助切片的原理,是將切片針加粗並附加真空吸取之功能,所以是有「真空抽吸」加上「切取」的 雙重功用,可取出更多倍的檢體量。由放射科醫師執行,僅需局部麻醉。

黃星華醫師指出,兩種方式各有優勢,簡單說,傳統手術切除的優勢在於一勞永逸,「即使切片結果為細胞分化不良或原位癌,因為已將異常鈣化點完整切除,若病理報告證實,組織邊緣乾淨無殘存之腫瘤就不用再次切除乳房組織,兼具診斷與治療功能」,屬於健保給付項目;立體定位真空輔助乳房切片則是傷口小、無明顯疤痕,不需全身麻醉。

至於兩者的缺點,傳統手術切除需要全身麻醉,且傷口明顯(約為 2.5~3 公分)易留下疤痕,術後乳房內部組織疤痕也較明顯,可能會影響乳房攝影判讀;立體定位真空輔助乳房切片有診斷及部分腫瘤切除功能,當切片結果為惡性或不典型細胞且體積較大之腫瘤時,之後仍須接受切除手術,且不適用於一些較特定的位置之病灶,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

究竟選擇哪一種較好,並無定論,端看個人所在乎的是什麼?在乎美觀的會選立體定位真空輔助乳房切片;想要一勞永逸又不在乎留下疤痕的,就選傳統手術,建議與乳房外科醫師充分討論,再做適合自身的決定。

篩檢走到這一步,的確令人感到惶惶不安,尤其看到罹癌率的數字時,更是充滿無語問蒼天的悲涼,因為即使4A的罹癌率約3~10%,依舊有機會「中獎」。黃星華醫師建議,「機率是個統計數字,畢竟對個人而言,是不是惡性腫瘤,就只有兩個結果:是或不是。唯有勇敢接受切片檢查,才能釐清是否真為惡性腫瘤」。


乳房篩檢|乳癌

乳房核磁共振造影與基因檢測.適合用於篩檢嗎?

每個細胞所產生的能量波不同,腫瘤組織的血流量也不同,透過精準度高核磁共振造影(MRI),比較容易找到乳房超音波或是乳房攝影不易發現的細小惡性腫瘤。但因為核磁共振造影敏感度高而較易有偽陽性產生,徒增不必要的乳房切片檢查。此外,乳房核磁共振造影檢查所耗費時間過久且價格昂貴,故不建議做為一般女性乳癌篩檢的工具。

目前醫界共識認為適合做核磁共振造影的建議為:

1.乳房攝影找不到非鈣化點的原位癌。

2.評估是否合適做乳房保留手術。可以此檢查做為精準的判斷依據,來決定手術範圍。

3.體積偏大的乳癌,想要做乳房保留手術,可做先導型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來縮小乳癌體積,之後用核磁共振造影(來評估治療成效與殘餘腫瘤的範圍,看是否合適進行乳房保留手術。

4.已有淋巴結轉移,但在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偵測不到乳房內有惡性腫瘤時。

5.因乳癌做完乳房保留手術後的定期追蹤檢查,因結構被破壞而產生的肉芽或疤痕組織,影響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對於是否腫瘤復發的判讀時,可加做此項檢查進行鑑別診斷。

6.以小針注射矽膠物隆乳後,正常的乳房組織因慢性發炎結構已被破壞,不易經由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發現乳癌,故建議安排此項檢查。

7.高危險乳癌基因、高危險乳癌家族史及乳腺組織緻密的女性。

8.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診斷不明確,看似良性卻又不能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

另外,近年來很夯的基因檢測,是否用來做為乳癌篩檢?黃星華醫師指出,若家族有以下病史者,家族其他人就會增加罹癌風險,是可考慮接受基因檢測,這些病史包括:

1.有一位以上女性在50歲前診斷出罹患乳癌。

2.一位女性罹患兩次乳癌或同時罹有乳癌與卵巢癌。

3.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代罹患乳癌或卵巢癌。

4.一位男性親屬罹患乳癌。

5.家族中有年輕女性(40歲之前)診斷罹患乳癌。

他補充,「對於已確定罹癌者,透過基因檢測可發現癌症訊息傳遞路徑的基因突變,在治療黃金期可有效掌握基因特性,給予最適合的精準醫療」。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孕期乳房檢查不輕忽
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核磁共振,哪個可以揪出乳癌?
產後乳房能恢復原狀嗎 ?那些乳房分泌物需要擔心?孕媽咪必須知道的乳房變化與護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