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黃老斯聊教養】從養寵物看見他人.讓孩子心中不只有自己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角度看待事情,透過實際養寵物,可培養責任感、愛惜生命的觀念,還能藉由照顧動物來學習自理生活的能力。爸媽可陪同孩子一同體驗,並從中觀察、引導與寵物相處的過程,進而讓孩子往社會化邁進。

(2021.01更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事物不僅是語文、數理等學科知識,與人相處如何應對進退、如何在團體中生活、如何愛護珍惜大自然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存在,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因為這一切都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內涵,照顧動物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媒介。(推薦文章:當孩子想養貓狗.父母能怎麼做?

透過養寵物建立孩子責任感

  從發展來看,孩子2歲半開始就能玩扮家家酒,透過扮演醫生或患者、養育寵物、照顧他人等系列遊戲來練習關心別人、換位思考;到了4歲之後,可讓孩子直接參與簡單的家事,爸媽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照顧動植物,像是餵養小昆蟲或魚類、照顧貓狗等較大型的寵物。

  接觸真實情況比起玩遊戲或讀繪本更有實體感,尤其是愛惜生命的心與責任感,讓孩子建立起「決定要養寵物了,就要負責到底」的觀念,不能棄養或逃避該做的事(固定餵食、打掃、幫忙洗澡和陪伴),愛牠就要照顧牠的生活,並要記得去做。

照顧寵物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從寵物的狀況,可以直接反映出自己做的如何,因為如果沒有按照方法來照顧,牠們就會生病、不安穩、不乖巧、不舒服,而且沒有好好用心對待的話,寵物也會跟自己不夠親近,甚至帶有敵意,這時候爸媽可帶著孩子研究、找出問題所在。

  相反地,若照顧得宜,寵物會更加倍地回饋愛,讓自己更得到療癒喜悅的感覺,藉此體會凡事要按照法則來做才行,不能隨意對待其他生命。觀察寵物的表現,嘗試思考及同理牠們的狀況、推測其需求,如:貓狗一直叫,是肚子餓、想上廁所,還是有其他需求?餵食、清理等每個動作的步驟,都需要在腦中計劃,若漫無目的就會浪費時間和力氣,學習照顧寵物,會不知不覺練習到照顧自己的技巧,所以孩子對食衣住行的自理能力也會隨之進步,根本不用特別訓練。比起純粹用溝通、講道理的方式,不如實際體驗來得讓他們印象深刻、成長迅速。

觀察及引導孩子與寵物的相處

  不論是寶寶出生前就養了寵物,或是之後才加入的新成員,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快速接受「非人類」的夥伴,有些孩子天生會感到莫名懼怕,此時是爸媽觀察小孩特質的好機會,因為我們對於事情的情緒反應,可以經過練習而調整,先別急著認定孩子膽小、易緊張,要記得思考並尋找背後的原因。

先觀察孩子:是適應能力不佳嗎?感覺統合中的觸覺敏感問題嗎?怕被攻擊嗎?因不了解所以害怕嗎?

之後再引導孩子思考:有害怕的感覺該怎麼辦?不喜歡的話,可以怎麼做呢?寵物攻擊自己嗎?順勢教導孩子該寵物的習性和個性,應該如何對待、拿捏分寸,遇到問題趕緊找大人幫忙處理,再延伸到對其他人事物亦是同樣的道理,增加解決問題與適應環境的能力,就不致面臨突發事件時不知如何是好,或純粹只以本能反應。

實際體驗比用說的更有效

  學齡前的小孩,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發展,此刻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黃金時期,除了加強各種動作協調和肌力、認知(聽說讀寫等能力)、社會人際社交技巧等,品格的養成更是關鍵,懂得如何感謝與回饋、同理他人和其他生命的感受,而非以自我為中心、罔顧旁人想法地行事。

  由於現今的社會型態和以往不同,有些孩子是獨生子女,有些只跟家人、保母相處,缺乏和他人密切互動的經驗,到了學校則容易產生程度不同的狀況,如:難以融入團體、比較我行我素等,爸媽使用繪本故事、影片等媒介教導孩子固然很好,但都不如實際體驗,因此若家中有寵物成員便是不錯的實習機會。

  照顧寵物可以學習付出,趁機體會爸媽的心情,又能從動物的反饋中得到正向的能量,也是調節壓力和情緒的好方法。有許多大人希望孩子早點學會、理解的事情,例如:每日常規性的活動,以及了解爸媽及別人的心情,這些事透過對孩子口語不斷重複提醒,不但未必能讓他們了解,還有可能造成親子間的不愉快。

  教養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個性、想法、身處情境、考慮的面向都不盡相同,最重要的是,爸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經歷,這個過程有助於促進大腦額葉皮質的活化與成熟,讓孩子不會總是手腳慌亂或理智失控,對於身心發展和穩定助益良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