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幼兒食育大有內涵.自小培養吃出健康,更吃出好能力

幼兒食育大有內涵.自小培養吃出健康,更吃出好能力 啟動 LINE 推播,即時通知最新訊息

(2021.07更新)「食育」是指正確的飲食觀念,說到擁有最佳食育的莫過於「大長今」,在曾經為御膳廚房宮女的媽媽用心教導下,長今不僅有敏銳的味覺,對於食材有獨到的見解,廚藝更是出眾,讓大家極為佩服。 或許父母不是大廚師,也不是營養師或是美食家,但只要有正確的觀念與做法,就能幫孩子培養食育,而這一切都得從親子共食開始!


飲食,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富過三代,才知吃穿」是傳統俗諺對於品味的觀點,因為沒有三五代的累積,無法通曉飲食的知識與鑑賞能力!然而,活在現代,這些能力早已不再專屬於富人,即使是一般人,只要有心,就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食育!

日本學者提出,在育兒學中除德育、智育、體育外,還應進行「食育」。如今,在有心人士推動下,台灣也愈來愈重視從小培養幼兒食育,究竟食育擁有哪些內涵?推廣幼兒食育多年的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提出以下觀點:

內涵1.認識食物的營養價值

每一種食物都有營養價值,食物依其營養價值分為6大類,包括:五穀根莖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奶類與油脂類,6大類食物各自在體內發揮獨有的營養功能,讓身體的各項機能得以正常運作,如果偏食,將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陳醒荷副主任表示,當前不少孩子有偏食的習慣,只吃自己愛吃的,特別是不愛吃菜只吃肉,長久下來,營養必然失衡,健康自然大受影響。若能讓孩子多接觸各項食物,才有機會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進而建立均衡飲食的習慣。 

內涵2.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懂得食物的營養價值後,會知道該吃哪些食物可讓自己健康,然後養成選擇的能力,具有選擇能力的孩子,懂得區別「好吃又能讓自己健康的食物」與「好吃但未必有益健康的食物」,即使不在父母的跟前,父母也無須擔心孩子會亂吃讓自己不健康的食物。

她補充,不僅要吃對食物,還要掌握適當的分量,畢竟營養價值再高的食物,也不宜吃太多,就像肉類雖有營養,適量攝取就好,過與不及,都會讓健康受到影響。懂得這些道理後,更能意識到自行料理的價值,也更願意購買食材回家烹煮,不再餐餐吃外食。 

內涵3.了解飲食加工歷程

為了有較好的口感,不少食物已不再是原本的樣子,更少了了原本的味道,陳醒荷副主任說,「曾經讓孩子喝柳橙原汁,但孩子們喝不習慣,因為已經習慣了有添加物的果汁,不知原味是什麼味道」。

的確現在有不少孩子已經習慣了加工食物的味道,然而,這些年來,屢屢發生食安問題,問題就多出在加工過程中的添加物。如何讓孩子少吃加工食物,減少加工過程中的添加物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不妨讓他了解吃的加工食物經過哪些加工歷程,並與原味食材的味道做比較,養成吃食材原味的習慣,也養成自行料理的習慣。 

內涵4.認識飲食文化

「人是鐵,飯是鋼」,一句俗諺道盡了米飯的營養和強身價值,不過,隨著飲食日益西化,讓台灣的米食文化受到了嚴苛的挑戰!比起白米飯,孩子可能更熟悉義大利麵、拉麵或披薩的滋味,傳統的米食味蕾正在逐漸失傳中。

稻米,在四季更迭中展現不一樣的風貌,淬鍊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文明。在台灣,更是配合年節慶典,發展多元的米食滋味,非常值得國人用心體會與品嘗,尤其是有必要讓習慣西式速食的孩子多加認識,看一粒粒的稻米如何變化出各式各樣的米食點心,如:麻糬、肉圓、米粉、米苔目、米血糕、爆米花、粄粿、米糕、米漿等等,多接觸多食用,以喚起國人對於米食的重視,讓台灣獨特的米食文化也能站上國際舞台! 

內涵5.落實環保飲食

陳醒荷副主任強調,「環保,與飲食充滿密切關係」,也就是由飲食節能減碳!根據環保署對「低碳飲食(Low-Carbon Diet)」 的定義,是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

該如何落實環保飲食呢?她說,讓孩子吃當令、當地的食材,可減少農藥肥料及各種交通工具的使用,以及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所耗費的能源;多吃原味與少加工的食物;飲食均衡不過量,適當的肉類與蔬菜比例,且吃多少煮多少,不浪費食物;適當的烹調方式,節省烹煮料理所使用的能源;自備環保餐具與購物袋,這些都需要從小做起以養成習慣,不只愛護地球,也有益健康,還懂得惜福。 

內涵6.培養用餐禮儀以建立人際關係

合宜的餐桌禮儀,可讓他人對自己留下好的印象,進而為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陳醒荷副主任表示,「日本人很重視筷子的拿法,若拿不好就是沒有家教」,事實上,在華人世界中,人們喜歡透過餐敘聯絡感情,有心人更是從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言行、表現、吃相觀察,進而評斷此人的人品與修養。

相信誰都不會對有以下行為的人留下好印象,如:拿菜時,用筷子東挑西揀;邊講話,邊揮舞筷子;遇到自己喜歡的菜一直拿,無視他人是否吃過;吃飯時不斷發出咀嚼聲等。

她指出,從每個人在餐桌上的習慣,就可約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喜好與修養,「想要有好習慣,務必從小開始養成」。



延伸閱讀

食育養成從小開始【行動篇】:親子共餐.4大好處

繼續閱讀